您现在的位置: > 直销网 > 电子期刊 >疯狂的“老子养生”详解老子哲学和西方哲学

疯狂的“老子养生”详解老子哲学和西方哲学

来源:当家网  日期:2022/9/19 14:45:32   浏览次数:    我要收藏

疯狂的“老子养生”详解老子哲学和西方哲学


                 摘要:
    本文对老子和西方哲学,进行反思比较,得到以下几点认识:
    一,西方起源于古希腊哲学,在哲学命名上和道德经有共同的意向。
    二,在原始哲学的最基本的认识,有众多的相似相同思想。如西方古哲学的万物流变,和老子哲学的非恒道,都认为世界在永恒运动和不断发展,以及都以一些微小的物质为本原等等;在道德观念上,老子提倡“绝学无忧”,淡泊名利。希腊哲学也强调“知识是最高的善。”也强调淡泊名利。不同的是年代,西方在公元前六世纪才产生哲学,而中国在公元前七世纪已产生道德经的哲学体系。
    三,对于近代哲学,笛卡尔的二元论,一个是广延性实体,一个是思维实体。和老子的“徼,妙”同元论十分相似。本文引用该时代著名的哲学家莱布尼茨的话:“他尽他所能,学习中国哲学”,对西方传统进行补充。说明老子对西方近代哲学的形成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考证了老子的认识论是既具备形而上学的演译,又重视理性的分析。特别是始终以辩证法为特征,它似乎包含了世界哲学从始到终的一切哲学认识,因此产生了德国哲学家尼采(1844-1900),它说道德经是一个永不枯竭的井泉,满载宝藏。的结论。本文还分析了海格尔和海德格尔的哲学和老子哲学的相关关系,并探讨了对后现代到来的未来意义。
    关键词:老子,希腊哲学,西方近代哲学,后现代主义。
    作者:夏景清 ,1937年生, 中医副主任医师 ,文成医药卫生研究所所长 ,从事研究中医中药;针灸经络;医学哲学;中国古代哲学。

        一,老子之道和西方古希腊哲学思想。
        中国的哲学,首先必须要了解老子之道,老子是中国周代春秋时期的思想家,相当于公元前771年之前。距今约2700年,是一个掌管图书的官员。职业使它有良好的条件,因此,它集成和总结了前人的思想认识。写成一部古代哲学的书,名之曰“道德经”。据现代人的理解,道是指人对事物的普遍规律的理性认识,德是人的仁爱行为。可认为是中国最早的哲学专书之一。
      道的认识,相传始于黄帝时期,有黄帝问道于广成子的故事,因此有人认为老子是归纳了公元前26世纪到-公元前七世纪的远古时期中国人的哲学思想,提炼成系统的道。故后人称道为黄老之学。据西方哲学史,哲学开始于公元前6世纪希腊时期的米利都的泰勒斯。在哲学认识上,米利都学者,显得十分原始和朴素,认为万物一原于水。而老子认为,万物不断可分,归一于无色相的妙小的无法观测的最基本的微粒“妙”。接近现代物理学的对物质的微观粒子的研究,美籍华裔物理学家李政道认为老子所说的:“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的哲学思想和量子力学的测不准定律是互相符合。泰勒斯显然比老子落后。但是中国的先哲们。却没有使先进的哲理有助当时科学的实践,主要应用于社会的伦理建立和国家治理原则,这确实是东方科技落后于西方的原因。后来米利都的第二位哲学家阿那克西曼德,纠正了万物起原于水的认识,认为起始物质是一种更基本的“无际”,是可以全方位扩展的无限物质。接近老子的无生有的理论。[亚里士多德,简单地认为物质起始于物质因子。],阿那克西曼德,以无际为原,压力从中而生,导至湿和干,热和泠的分离,其混合构成了万物。变化即对立面的冲突。这种思想和老子的无生有,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理论好像有点相似,但不及老子思想的高度抽象,和普遍性的特征。
       关于基本物质,恩倍多克勒,称他为事物的根,归结为四种物质,[亚里士多德称为元素],共有四种,水,气,火,土。以后又增加了爱和冲突,成为六大元素。除此之外,还有赫拉克利特以火为本元,特别是留基伯和德漠克利特以原子为本元,认为一切事物的本原是原子和虚空,和老子的有和无,同谓之是元,十分类似。在中国,认为万物虽多,可以归为五类,称为五行,以金,木,水,火,土。去表达其分类属性。道家和儒家认为前辈老子的“无”和“妙”太抽象了,有人以具体的气的观念中去体会原始物质的存在。以气之轻清上浮为天,气之重浊下凝为地。万物都存在于气的聚散过程之中。在这个动变的过程中,蕴藏了能的力量参预,这种改革,使漫无边际之玄道,归结为质和能,物质和精神,自然和人,器质和官能。等一切人类所关切的问题,都以具体的气为核心的讨论。在西方,米利都学派最后一位代表人物阿那克西美尼,它也同样提出了气的聚散论,并提出了气构成了灵魂,赋予我们生命,也使世界得以延缓。
       气的理论的发展,产生了万物流变的思想。赫拉克利特的一句名言,“人不能二次踏入同一条河流,因为在你面前流动的总是新的河水。”因此哲学家认为一切事物总是不断变化发展,没有什么东西能够保持原样。老子也同样强调这种思想,归结为一条重要的哲理,用最简洁的语言“道可道,非恒道。”来表达。话虽极简,但含义深奥。它表示了,其一,可说之道不是永恒的,是不断发展的。表征了事物的不断运动和变化和不断地被认识。其二,道包含了远不知其起点的过去之原道,和现在人所理解的常道,和未来不知其所止的非常之道,道具有无穷的发展空间。道外还可以有道。其三,道是人脑思维,对客观世界高度的抽象,它不同于可以明确定义的其他学问,它似乎具有深奥莫测的特性。因此中国人喜欢用“玄”字来表达道,表达人脑对世界认识的动态思维。是对世界的无穷探索。它不具有静止的意义。
      当我们读了以西方哲学为主的世界哲学史,到今天,哲学始终不同于其他科学,罗素认为“没有出现过,能够正确定义或解答过什么叫做哲学的哲学家”。只能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中,领会它的意义。这说明了老子,可道之道。非恒的重要意义。中外哲学原始思想,二者对照,可以找到众多的类似。可以说人类哲学的发生,发展具有共性。但时间上却存在重大的差别。中国早在公元前七世纪,已经对古代哲学进行了阶段总结,并出现了比较成熟具有经典意义的系统理论。一个是老子道德经,另一是周易。但西方则在公元前六世纪。才萌发哲学的原始。其水平只能和中国周以前商代思想相比,目前西方哲学公认起源于希腊,哲学一词,是希腊文,由爱Philos 和智慧 sophos来组成,和中国人的道(理性认识的智慧)和德(仁爱行为)合成了道德经的老子哲学,在词意上也是爱和智慧,在命名的意向上不谋而合,西方哲学史,被肯定为作为一门学说创始于苏格拉底[公元前470-399]和伯拉图,亚里士多德。可以说是对西方古代哲学的初步会集。形成了西方哲学基础构架。但提出的问题多,实质性结论少,还不能作为一个严密和完整的体系。对于人生观,老子批判上层统治的智者阶层对人民大众的剥夺,过浮华的生活。提倡俭朴,少私寡俗的上士高尚作风。但苏格拉底及其继承者,安提斯太尼,也提倡简朴生活,其弟子第奥根尼更提倡忍受生存的精神,认为有机会获得,双手去接,尽管去享受,遇到贫困和困难,也不怨天尤人,甘愿过狗一样生活。称为犬儒主义。自称为老子学生的孔子也称为儒,但不同于奥根尼的低声下气,而自称君子,高唱泓扬大道,提倡革新,为远大的大同理想而奋斗的大学精神。要统治者和人民敬之以礼,闻之以乐,其实何乐其有?当时不过也是一条丧家之狗。
        西方在伦理学上的成就,可以说最重要的人物是芝诺,它创始了斯多葛学派,它们强调德行是最大的善。该学派盛极一时是希腊化时代的最有影响的哲学,延续了将近五个世纪之久。对比中国,儒家以仁为最大的善。在中国造成的影响极大,延续更久,延续了自汉以后整个中国的历史过程。斯多葛主义的伦理学起源于苏格拉底生活方式,淡泊名利,不畏危难。西方伦理学还应提到柏拉图,柏拉图强调说“知识是最高的善。”而老子提倡“绝学无忧”,也把最高知识作为修身至善的重要内容,更强调淡泊名利,见素抱朴,少私寡俗。根据斯多葛主义的观点,哲学家认为-如果放弃外部财富的错误需求,一个人就会拥有纯粹的自由。这或多或少有点像老子的无为而无不为的思想。按照斯多葛哲学,一个人的意志,应该轻视世欲的财富,暴君可以剥夺一个人的外部财富,甚至是生命。但无法剥夺人的德行。德行是一种内在的/不可分割的占有。老子的继承者孔子用另一个角度(政治角度)和语言来表达人对德行的信义的内在不可分割,在论语中有子贡问政的记载:“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意思是说,人对国家的信义是内在不可分割的德行,是无法去除。国家没有德行,人民就失去了对国家的信义等于国家没有了人民,国家也就不会存在,即使有了兵和食也毫无意义。没有德行军队会变为土匪和强盗,粮食很快被盗光吃光,人间成为地狱,社会溃崩,国家灭亡。中国人的德行就是明德行道;亲民革新;止于至善,造福人类。中国人的头可断,血可流。但明德行道,不断改革,止于至善的意志是无法征服。
        老子和笛卡尔(159---1650),斯宾诺莎(1632—1677),莱布尼茨(1646—1716)。17世纪哲学和科学都是发生深刻变化的时期。这个时期,中国哲学已传入西方,根据莱布尼茨曾说,他尽他所能学习中国哲学,并说明中国哲学怎样对西方传统起到补充作用①。足见中国哲学对这一时期的西方哲学,已起了重要作用。笛卡尔被称为西方近代哲学之父。它最有影响的观点是存在两个实体,一个是广延实体,另一为思维的实体。是一个二元论。而斯宾诺莎把一切归结为自然的单体。莱布尼茨则提出像灵魂一样奥妙的单子论。对实体作出各自的说明。②这些学说,和老子之道似似乎都可兼容。因为我们可以在老子这个百宝箱中都可拿到某一语言来互相诠释,例如,老子的常有观之以澈,“澈”是一种实体可测可感的界面,去理解笛卡尔的广延实体;常无观之以妙,妙是无界面,无法观测只能被人的意识认可存在的莫名之妙,来理解笛卡尔的意识实体;众妙之门的妙子和莱布尼茨的单子理论;道法自然和斯宾诺莎的自然单体。道之理性和德的信仰和奥古斯丁,波爱修斯的理性和信仰的整合。似乎都能有所对应。
        二,老子和唯物主义。
        恩格斯认为“全部哲学的最高问题”,“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对存在,精神对自然界的关系问题“(恩格斯:《路德维斯。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四卷第219页,)它包括二个方面,(一)思维和存在,精神和自然界,谁是第一性的问题;(二)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问题。也就是世界可知和不可知的问题。对于这些问题,老子在第一章中,开门见山就作出回答了,它说,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意思是说,在人还没有认识自然和物质之前,天地早已客观存在。无名而已,由于人的认识和分辩,就出现了万物的名称,于是有了万物。无非是对客观存在之物由无名变为有名。道法自然,老子以道代表自然,道,可道,非恒道,名可名,非恒名。认为自然是可知的可说的,但自然是永远不停地运动,所以对道的认识也是不断发展,所以可说的道,而不能永远不变。故问题归结为人是如何认识事物的存在。就是对外界事物的定在和对自身的定我。也就是说你是怎样知道外界的事物,和我是什么?人为什么脑中有一个我字?西方哲学家笛卡儿在唯心立场上说“我思故我在,”但东方人却认为“观世悟自在”,我在万物中。,即由于观察到世界万物才感悟到有我的存在。是一个我觉,觉他的全觉问题,任何哲学家都公认“认识”开始于感性认识,即通过人的眼耳鼻舌身等器官去感知物质的存在,最初就是确定有和无二字,老子说:“常有,欲以观其徼”,徼者界面也。这儿的欲字可解读为“觉”字。也就是说人感觉到物体的界面,就定名为有。“常无,欲以观其妙”。当物质小的无穷小,人的感官无法感觉到徼,无法捉摸它的踪迹,莫名其妙,只能在思维演译中存在,只好定名为无,在老子的思想中,有无的概念并无绝对的对立,仅是相对于感觉的差异,这就成为思维和存在的同一问题。大家知道,中国古代语言是没有标点符号,因此古汉语,最具游戏性,如果把标点改变一下,老子的话就变成:“常有欲,以观其徼;常无欲,以观其妙”。这里的欲字应解为欲望,是一种精神的表现,是人对外界物质刺激的精神情感反应。例如人看到食物,闻到食品气味,产生了食欲,发生了要吃的思相和吃喝的本能行为。如果食物是香甜的就产生喜欢,如果是臭的苦的,就产生了讨厌,拒绝。等精神反应。这就成为精神和物质是否统一的问题了。老子是唯心的或是唯物的?我不想回答这个问题。因为在中国哲学史上称之为客观唯心主义③我不会比中国哲学家和史学家高明。这个答案是不是需要更正?留给大家吧!
        三,老子和西方的启蒙哲学,
        老子的道可道的信义,使人的理智活动不会停留在某一水平,必须以更深层的事物为基础,所以在常无,欲以观妙;常有,欲以观其徼的基础上。进一步说:此二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元[玄],元之又元,众妙之门。意思是说,有和无,既对立又统一,无是妙有,有无可以相生,故是同出而异名,都是物质的的基础结构的元素。物质分之又分,越分越小,最终都变成无法看到的妙粒。故说元之又元,众妙之门。玄是深析的意思,认为对事物深之又深地剖析,把事物不断分解为最简的单元,玄之又玄。也最终变成妙。归于妙门。这在哲学家的观点上,可以说是一种理性的剖析,在18世纪,西方才诞生的叫做启蒙哲学,所谓理性认识,就是:“理性最重要的功用,是它有结合和分解的能力,它分解一切简单的事实,分解所有的简单的经验材料,分解人们根据启示,传统和权威所相信的一切;不把所有的一切分解成最简单的成分,不把关于这些事物和信念和见解分解为最终因素,它是决不会罢休的。分解之后又重新建设。③
        道家把这种理性认识的不断分解剖析,叫涤除分解,分解成最终因素叫“返本归原”。在这个过程中从中认识整体的结构和秩序和规律,叫“涤除元览”。事物分解的结果得到的元的最基本成分,又重新按其自身的规则按其个别部分的先后顺序重新装配,新生新的整体,叫“归根复命”,道家认为这种剖析方法可以揭开自然的奥秘,创造变化一切,创造未来的神仙世界,尽至创造人的长生不老。称之“妙门大法”。但这种觉悟未免过早,由于古代的科学实践的基础能力低微,而无法付之现实,只能成为道教之幻想。仅在炼丹术和养生术方面取得微不足道的成就。但在18世纪的西方对这一信念,在各个不同领域中站住了脚跟,得到了应验,发现了理性真正的力量。理性分析的方法促进了世界自然科学的高度发展。虽然,在中国二千五百年前老子早已把这种信念写进道德经的第一章,但一直沉眠,不要说应用,而且一直误解误导为虚玄无有的无底空洞。永远靠边。只有神密的想像,奥秘的幻觉。没有真正的实践。非常遗憾的是留给中国人只是诸多的能变化万物,飞翔太空的神仙传说。和二部科幻小说,西游记和封神榜。西游记,描写在道教中,学习过七十二变和一个劲斗翻越十万八千里的猴子孙悟空的神话。另一部是玉虚宫门下,姜子牙支持周武王伐纣的革命,一场幻想高科枝的战争,打造了一条真理,高技能和正义结合才能真正无敌。
        四,老子和黑格尔,海德格尔等近代哲学。
        老子第二章,提出了美和恶,善和不善,对立而互相依存,认为世界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声音相和;前后相随。是永恒地对立和统一的观点。这种思想在易经中早已存在。认为万物分为阴阳正反两面,合为一体。这种正反合的模式思辩,认为世界上一切万物万象的变化都在阴阳消长,八卦相激的矛盾动变之中。自商周的“易”直到现代毛泽东的“矛盾论”,在中国人的脑中始终作为认识世界的重要方法。现代人叫做辩证法。在古代叫“阴阳太极”学说,宋朝周敦颐有太极图,用图形来模拟阴阳对立,和统一。
        以象和数来说明和演示正反合的辩证思想是中国的解析哲学的开端和传统辩证法。在西方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认为一切变化都在矛盾中不断进行。但在十九世纪才被黑格尔和马克思所强调和尊崇。
        反思中国之道。道可道,非常道。是道德经第一章首句,出现三个道字,其意义不同。因此很多人的解读,将其标点断句为:道,可道,非常道。同样是合理的。
        道是什么?第一个道,道可以认为是自然客观存在的本体,不论人是否认识它,始终早已永恒存在。其真正是什么?由于无法被认识,没有名称,是无名之道,是先天之道。所以老子说:无名天地之始。认为世界的开始,是纯一的无名无相的真元,是本体。第二个道字,是人可知可说的常道,是人对自然的探索,了解和解释。这种道是已变成人的认识,是可以有名称来说的道,这种道是人用感官对外界万物的感受所得,或者是通过大脑思维分析想像的所得,是有名可说之道。是人的认识和感受才知道有万物的存在。是存在和思惟的结合。是后天之道。所以老子说:有名万物之母。第三个道字,说明人的认识是不全面的,被人用语言说出来的道,不永恒的,随着时间的前进,人的观察工具的改进,和认识的水平的提高,是不断发展的。今天是这样说,而明天又有新的说法,所以称谓非常道。是不断发展提高之道。道是教人正确认识世界,道先要分清无和有,天地源于静止的无名,无形,无相的均一,是无无,也无有的混沌。由于某种因素的激发,产生两极分化,出现差别,于是产生了有和无,所谓有是因为人感受到事物有可观的界面“徼”,所谓“无”是人的感受是看不到,摸不着,无法取名的莫名其妙,只能在人的思维中认可的无穷小,称为“妙”。两者都源自纯一的本原,所以说,同出而异名,同谓之元,是事物的最基本元素。任何复杂的事物,不断地简化拆分,最后都变成妙。老子叫它为:元之又元,众妙之门。元是无穷可分,深不见底,奥妙无穷,也有人把它解读为“玄”。元是微观的形解,是事物的不断分割的结果,玄是无穷的意解,是不断分析的结果。都是正确的。除极罕版本用元,目前大部版本均用玄字,玄元通借,但考改为元更可明道。本章是老子用辩证法正反合三步分析,来描述有,无,元。奠定了中国传统的阴阳太极辩证模式理论。又用不断分解的理性分析,进一步以“妙”为终极因子,阐明了无的本质,建立玄学理论,确立了道学返本归元的重要思想。
        道德经只用六个字,来定义道,其含义深奥。将道用三个层次来认识,一个是世界的真实存在,包括大到无穷无尽的宇宙,小到物质内部无限的细微。是世界永恒存在的本原,是无法尽知,无法理解,无有止境,它自行其道,不因人的意志所转移,和人能否感受无关宏旨。其特征是个无字,本质是个真字,意义是个原字。叫做原道,是无名之道,是恒道。是以物质为本体的唯物论。另一个是人对自然物质的认识,发现了自然界存在有不同差别的事物,以文字和语言给予表达名命。给予分门别类,产生了世界万物的知识是以思维为第一性的唯心认识。其特征是个有字,本质是个名字,意义是个识字,是以感性为开始。是有名之道,是人平常水平的认识,称为常识或常道,是非恒之道。第三者,由于人对自然的不断探索,认识不断提高,对世界认识不断扩大,由感性进入理性,是思维和存在的统一,从认识发展到运用,由运用发展到创造。其特征是个玄字,本质是个理字,意义是个智字。是智慧之道,是人的理性认识。是不断发展,无有止境之道。称为非常道,是理性的超越。是对自然发展的客观规律的获得和运用。所以老子之道,包括了过去的永远不变的原道;现在可说的常道;未来永远发展的非常道。这是老子之道的广义。其核心是具有普遍意义的客观规律,规律两字是老子之道的狭义。中国之道,从道德经的角度来说,可以解读为是研究和讨论,人类对自然认识的特殊学问。是一种中国人的传统哲学。有人是这样翻译,外国人叫哲学,中国人叫做道德。在世界上,哲学这个名称由来己久,国外起源于希腊,哲学这个名词是希腊文,爱(philos)和智慧(sophos)的组合。中国人把认识和掌握事物的规律的智慧称作道,把人的仁爱行为的信义叫做德,所以道德两字的结合,和希腊的爱和智慧的组合没有不同,所以老子道德经是名正义合的哲学经。老子之道,一统原道,常道,非常道。几乎包藏了一切哲学,老子哲学显示了既是本体论,又是认识论的特殊性。德国哲学家,卡尔。雅斯贝尔斯。读了老子之后说:我们听说过形而上学,宇宙起源说,伦理学,以及政治学这样的名词……这是按照西方的分类方法得出的结伦。在老子那里,所有的一切都包容在“一”之中,这是老子敏锐深刻的的基本思想。具有慧眼识别老子的人,至少还有二个人,一个是德国哲学家尼采(1844-1900),它说道德经是一个永不枯竭的井泉,满载宝藏,放下汲桶,唾手可得。这是公正无私的学者。另一个也是德国人,叫海德格尔(1889-1976),它是当代西方最有影响的哲学家,称为“存在主义大师”,他用存在论解读和运用了道德经,不愧为一个伟大的学者。候才讲了三个事实证明黑德格尔受到老子的重大影响,第一是在海德格尔回忆录中它自己承认在20世纪30年代就受到中国哲学的影响,早在1940年以前对老子思想已十分了解。特别是1946年春天,在弗来德市结识了中国学者萧师毅,并和他合作于同年夏天翻译了道德经中的八章内容。德国学者珀路勒曾评论说这次经历在一个关键的形势中海德格尔改变了它的语言。并给了一个新方向。证明了海德格尔在读了老子之后它的哲学才发生重大改变。并给了一个新方向。第二个事实是老子之道对海格尔哲学的核心概念---“存在”产生极重要的影响,它启迪和影响海德格尔的哲学主题即人之存在的思考,在1957年演讲《语言的本质》中它说在老子的道那里,我们才第一次能够思索什么是理性,精神,意义,逻各斯这些词所真正要说的东西,很可能在这个词中隐藏着言说的全部秘中之秘。并且还借鉴老子对道的表达它的“存在”。第三个事实是把老子的知白守黑作为最重要的最最基础的思想原则。顺便不得不提,还有一个也是德国人,叫黑格尔(1770-1831),他承认亲自读过道德经,是一本中国人叫做道,就是理性,德就是道德的书。他的逻辑学的第一部分“有论”认为,事物开始于“纯有”。它转化为“无”。本质上是它对老子的“有无相生,万物生于有,有生无。”的翻译,老子所说的无,是正言若反,有无异名同元,常有是因为见到物体的界面徼,而得到其名而定在,常无是由于物体小到无法可见,并非真无,是无法捉摸的妙有(黑格尔理解为纯有)。任何物体元之又元的不断分解,最终都变成妙,变为无。”黑格尔就据此,吸取作为它自己的著作内容,成为它的“有论”。中国学者候才,研究认为,黑格尔的逻辑学的起点是和老子的启发有关。关于老子的辩证思想,在道德经中多处用不同事例,浅显地表达对立和统一的思辩。和黑格尔的辩证思想相似相同,按黑格尔的水平,是不可能读不懂老子的,虽然它认定道是理性的,却回避不谈2500年前,已有和它完全相同的辩证法的事实。他虽然多处描述中国古代文化,多处论及老子,只说枝节,闭口迴避不谈辩证法。黑格尔的态度和立场,学术道德,完全不同于莱比尼茨,尼采,海特格尔,相反基本上否定中国哲学,黑格尔说,在中国古代哲学中,对人的关注不够,人的个性,人的主体性还没有有出现,所以它认为中国古代哲学,严格地说还不能说是哲学,应排除于哲学之外。④
        给中国古哲学扣了不能说是哲学,应该排除哲学之外的帽子。在世界哲学中抹杀中国哲学的存在,起了刽子手的作用。其实对老子哲学的奥妙能真正有所掌握的是它,黑格尔本质上从客观现象来看,从时间的先后的角度来看,是承垄了老子的观点,其理由是黑格尔哲学的独特之处是,一是把辩证法应用于自然。二,是对数字“3”搞得玄而又玄。它不仅强调正,反,合三步思辩。在许多地方都偏好“3”为其特色。三,黑格尔不愿意承认绝对的矛盾,例如贫穷和富裕这一对矛盾,实际是一对差别。这是和老子的以徼为界的有无对立观完全相同。四,老子强调无言之教,黑格尔坚持实践至上;老子强调不自见,不自是,黑格尔强调客观。五,老子哲学既是本体论,又是认识论。西方哲学家也认为黑格尔哲学是本体论,也是认识论。六,老子强调阴阳对立,又互抱归一,用正,反,合的阴阳辩证来嵇辩世界,黑格尔把事物的对立和统一,称正,反,合为辩证法。七,老子认为“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日否),损之又损(否之又否),以至于无为,无为则无不为。”其意思是说,人类的发展,从文化科学技术的角度来看,由原始的无知无识,一日一日增加,提高和发展。但从道德的角度来看,人类原始的纯朴特性,却日日损减,由原始的公有纯一,否定为私有,走向高度的私有分化。社会制度总是前一历史时期,被后一时期否定和扬弃,损之又损,即否之又否,其最后达到新的更高的统一,进入无为,无为不是倒退复古,而是向无不为的更高发展。这种思想黑格尔,叫做否定之否定。以上几点全是老子哲学的传统特征。由此难免认为,黑格尔完全承袭老子哲学的特色。如果在它的哲学中,除去老子的特征,则黑格尔哲学,在西方哲学中,可以说是一点也不新鲜的逻各斯,更没有特殊。黑格尔的创新,无非是对西方古代辩证思想的的基础上进行中国化的改革。黑格尔不仅是它的核心哲学内容辩证法形似老子,在写作文风上好像也受老子所感染。老子语言晦涩,是中国哲学中最难懂的书。在所有西方哲学文献中,黑格尔的书也同样语言晦涩,是最难懂。但可惜黑格尔并没有全部读懂老子更难懂语言,留下其缺陷导至产生马克思辩证法的有机会从另一方面补充;因此也产生如下错误,黑格尔赞同,公民要无知无志,软弱地肓从于国家的法令就行了。他们的自由就是,要他做什么就做什么。其实是黑格尔误解了老子的一段话,在第三章中“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恒使民无知无欲”。不加深思解读也粗糙地搬进了它的著作之中。遗憾的是,伤害老子,扼杀中国哲学的也正是这个黑格尔,我们严守老子无为不争,我们需要的是确定辩证法是否是真理性的方法,不在于是姓老姓黑之争。由于尊重它的人格,尊重德国人在科学和哲学方面的重大成就。我不敢问黑格尔究竟是为什么?归结为人类哲学思维发展有一定的共性的必然。不了了之。
        五,对老子的误解和批判,
        这是一种不成功的批判。如果说是批判,不如说是误解,对老子的误解,坦白地说我们的子孙比外国人多,最可怕的是二种人,一是个别留洋的权威学者,其中有人还得过诺奖,它们的认识,过度崇洋媚外认为中国现代科学之落后,是由于中国人没有科学的思维,没有逻辑学,没有哲学。是因于故步自封于孔子的封建礼教;提倡虚无的道教;四大皆空的佛教。这些人认为,由于儒,释,道三教的陈腐,迷信的思想的毒害,造成了中国人思想的无知和落后。我的研究认为不难发现还存在一种自封为国学大师的人,它们以为只有它们,可以有资格解读老子,它们引经据典,做到字字有据,句句有理,其实它们以虚解无,以无解虚,到头来仍是什么都没有解出来。道德经中,言虚而意实,形虚而事实,绝非虚无之学,更没有半点宗教迷信,老子学说,和宗教也没有丝毫关联,虽然,道和道教有关,老子从来没有建立道教的思想和要求。因此我们不应该把老子之道和道教划等号。中国的道教,是道德经问世以后相隔约八百多年的东汉时期,它把老子神化为太上老君,以道德经为宗教经典。演变成太上感应篇,强调因果报应。在哲学家角度来看,这是一个无神论向有神论的倒退,也可以理解为走入岐途的蜕变。但从宗教的角度来看,它是世界上以弘扬中国老子学说,以无为为宗旨,独具东方宗教色彩的改革。是一个以健康长寿,变化万物,驰骋太空为追求目标的宗教,是对落后的群众来说是解脱愚昧和迷信走向智慧和理性的良好途径。对泓扬和发展道学有一定的作用。但同时确实存在一些道教流派,是一些搞巫术骗子,以道学为商标,推行以巫术欺骗的行为,实质是穿着道袍的败类。由于召神捉鬼之外道入侵,使老子之道成为巫术的画皮。这些流派可以说是寄生在老子之道这棵大树上的一种怪物。是一种畸变。危害了老子之道,的正确发展,中国道教,必须自清门户,返本归原,割除畸变和寄生。做一个名符其实的真正道教。这也许就是道所谓批判的重点。所以在这里,笔者向中国道教猛喝一声,改革的时候到了,还待何时?。第二种事实是,孔子发展了道和继承了道,发展了道,提出了三纲八目的大学精神;和中庸治世的和谐政治原则;大同社会的理想目标;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德规范,这是它的正面作用,但负面作用更不少,侧重于政治而远离科学,其本人一不重视做工二不尊重种田,错误地引导人们“学而优则仕”追求当官问政,阻碍了生产和科学的发展,严重危害了老子先进哲学的历史发挥,导至中国的科技落后。这也是一个痛心的事实。如果运用现代的观点一句一句地去透视分析道德经,挖掘老子的思想,。但结果挖掘到丰富的深藏在道德经中之科学哲理,其中大部分是和现代哲学家的认识有共同的意向。对现代社会发展仍有重大现实意义。,由于现代人,对中国远古历史的浅知和古汉语言的重大障碍,造成对老子之道难以正确理解和评价。对老子的认识差距甚大。虽然,老子只有一个,但老子在人们心中之形象,却各自不同。每一个研究老子的人,以它的立场,以它的观点去判别老子;以它对中国历史了解程度,和对古汉语的阅读知识掌握多少,来解读老子;以它的本身的哲学水平,和先天的思维能力,去分析老子。每一个人都替老子画一张图象,以图象为目标,代表老子,进行肯定或否定,赞扬和批判。以各自的前提,对老子进行逻辑定论。这就发生了差距很大,例如,传教士利玛窦站在神学立场,认为和天主之理大相悖谬,不可崇尚。生于1770-1837年的德国哲学家黑格尔,它认为中国古代哲学,严格地说还不能够说是哲学,应排除在哲学之外。在这一成见的的基础上。世界哲学家大会自1900年以来共开了二十多次,除第二十二次之外,中国古代哲学,都被拒绝于门外,对老子的认识,还需提到康德1724-1804。由于康德对道教中的气功修炼和佛教的禅定感受颇深,认为中国哲学家是把自己关闭在暗室中,闭眼不看经验而一味沉思他们的无的概念,。。。。因此沉思的人进入了神密主义的虚无幻想境界。这么一来,便发生以虚无为至善的老子奇怪的教义。但康德并没有看到道教张三丰,把道的理论在太极拳的运动和技击中进行实践的检验。只能说它仅看到太极图的一半。更无法理解威镇武林的少林功夫,创始于面壁九年静坐沉思的达摩和尚。说明它只识弥勒不识金刚。只见到静的沉思,见不到动的实践。它所知的是道,佛之学中小小的侧面。实际上是对老子哲学中的“虚无”的误解,老子的“无”是指名识的虚无,即无名天地之始,认为一切有名之识,都非永恒,都无法说明是唯一的正确。在不断改变,被革故鼎新,是一种积极的革命的思想。另一个是英国的汤因比,它是近代学者,生于1889-1975。它对道家影象是形而上学者,是反对工艺技术进步和专制政府管理社会方法的进步。并认老子庄子是沏底的放任主义,和肤浅地忽略了社会道德的理想。这也许是汤因比,只读了庄子,忽略了道德经。它只提到过老庄学说在公元前4世纪的社会中的地位,这是庄子的年代,不是老子的公元前七世纪。因此,更有可能只读过庄子,仅在庄子的书中,了解老子。根本没有真正读过公元前七世纪的道德经,认为庄子思想就是老子思想。其实庄子只能说是老子学说在三百年后的一个流派分支。其实汤因比的批判,只能适用于对庄子的批判,倒是十分符合,老子之道,其中心内容,始终和伦理和政治紧密结合,这是老子之道的优越之处,同时也是它的致命弱点。尽管在25章中,老子虽已提到大道的下达分流有四大科学领域,为天,地,人,道。而人居其一。但由于老子是一管理图书的官,没有亲自去研究自然科学,同时当时国家文库中有关科技书籍是十分稀少。所以它的理论有一定局限。对四大领域,除“人”学和“道”学二者有详细讨论之外,对天地自然缺乏深入的研究讨论,没有直接促成中国科学技术的发展,这就是本文对老子的最重要的批判。
        六,无有入无间,老子哲学早已稍稍进入西方。
        由于人类历史潮流的发展,现代 对老子的认识不是降低,相反提高。尽管西方个别学术权威,硬说中国没有哲学,世界哲学大会闭起大门,似乎无间隙可入,但无有入无间,无法阻碍老子哲学的对外传播,据说在七世纪就有梵文译本。有人说早在16世纪已进入西方,最确切的是1842年,法国人朱里安把老子翻译成法文,在巴黎出版了译本。据1998年资料,已有263种共18个国家语言的外文译本。 据最近资料,各种外文版已达一千多种。根据联合国教课文组织统计,道德经之发行量,仅次于圣经,除了生于1884-1900年的德国哲学家尼采,它认为道德经,像一个永不枯竭的井泉,满载宝藏,放下汲桶,唾手可得。对老子之道有比较全面的肯定,对老子有所关注的大有人在,如英国人文主义物理学家卡普拉,所写的物理学之道,专门讨论现代物理学与东方哲学的会通。对老子思想作了极大的肯定,该书出版后很快畅销全球,几年内多次再版,行销50万册。另一个是英国李约瑟,1900-1966,它所概括道家的思想是:“道家的思想是宗教的,是诗人的。诚然不错,但它至少也同样强烈地是方术的,科学的,民主的,并且在政治上是革命的。”④ 它非常爱好道家学说,甚至取了道号,自称“十宿道人”。⑤。美国学者迈克尔。哈特在其所著的《历史上最有影响的100人》,老子是入选之一,排名第七十五位。⑥偏面的理解和应用更是不胜枚举了,如[冯。布兰切勒的《老子道德经:美德之道》一书,认为老子的博爱和宽容和和基督想同,神学家尤利乌斯。格利尔。说新约和道德经相似点多达80处。又如建筑家赖特,认为老子的有无相资的哲理,“当其无,有室之用”,誉为最好建筑理论。竟写在校园的墙壁上,作为校训。对老子的名言佳句,一鳞半爪应用,也别开生面,有所喜欢,如美国总统里根,在国会报告中,应用一句“治大国,若煮小鲜”博得好评。老子的修身至善 也开始被西方人个别人所接受。1919年,德国诗人阿拉邦德写了一篇《听着,德国人,》的文章中,主张德国人应按照“神圣的道家精神”来生活,争取做“欧州的中国人  ”④         
        七,老子和后现代主义
       道,在无涯的哲海中的点滴反思,问大千世界谁主沉浮?
        道是承认为事物的恒动特性,但无法排除恒静的对应。道是承认事物的对立性,但同时强调统一的一面。粗看老子之道,一切皆是虚无。纯属唯心,但仔细切磋,和琢磨。是无法否定老子哲学的先进性。科学性,是唯心和唯物;物质和精神的统一,它是兼具既是本体论又完备形而上学,理性认识和辩证法等认识论的综合为特征。道德经本身就是人类思想中,道和德的对立矛盾中统一的产物。是一端是道和物质,另一端是德和精神,所拉紧的同一弦线上所弹奏的曲。道因德而存,德因道而立。把自然规律和人类伦理作为对立和统一的思想,把理性和信仰进行互相整合,就成为中国哲学的传统特色。老子奠定了这种思想。侧重于明道行德。孔子继承了这个传统,发展了老子哲学,提出了大学之道,在明德,在亲民革新,在止于至善社会,始终成为中国人生奋斗的动力也是世界革命的目标。哲学的本质在于判别,由于判别的依据使人类的哲学划分二个思想世界,一种是唯心是定,一种唯物是定。这是西方和中国同样存在的问题,但西方是激烈的争论,中国是温和的讨论。这是中国的阴阳辩证学说使二者都得到肯定和调和。这种矛盾在老子之道中有所统一。
        老子不像现代的哲学家,为学术而研究,没有为名为利去立论著书的动机。它是应关令尹喜之要求写出他对社会道德观念的思想。老子的精华,最关键理论是提出“徼”论。徼通彻,彻就是事物的界限,界限使人感知界面,这种界面效应,叫做徼,因徼而激而起感觉,确定事物的存在。以大于,等于这个“徼”叫做有。小于这个“徼”,人无法确定它的存在,叫做无,在生理学实验上叫“全或无反应”,激就是感觉的域值。这种无不是真正的无,老子另起其名,叫做妙,表示小到无法确定他的存在,不起生物或理化反应。莫名其妙,只能意识推理而定在。故道德经说,常有,欲以观其徼,常无,欲以观其妙。徼论的奥妙,在于以界为定,确定了有无概念,有了有和无,人就发现了事物的差别,有了差别,就对界面产生定性的判别,并出现了人对物的量度,出现了大小,长短,黑白,轻重,快慢……等观念,由定性,进而定量,万物就在人的量度中产生。这种量度的思想,在西方早期哲学家,有所察觉,毕达哥拉斯认为人是万物的量度。徼论的以界为定,是否定了真正的虚无的存在,故老子的“虚无”是一种正言若反的语言。因此有人说老子之道是一元论,在西方,在公元前五世纪的意大利人巴门尼德,它是彻底的一元论者,它只承认物质的存在,不承认虚空的存在。由于老子的彻,强调量的变化,以界定论,所以也有人认为是朴素的唯物主义,但大部分现代哲学家,认为是形而上学的。或客观唯心主义,要承认道的发展,要承认变化,必须承认有无对立,就必须唯心地承认无。必然意识到,承认老子的道的唯物,必然有唯心对应的矛盾之挑战。老子之道,表面上是唯物论的开始,是一元论者,它以客观存在的物质的澈定名为有,实质上同样是唯心论的开端。它承认还存在一个无法感觉和不能测量的,测不准的妙,只能存在于形而上学的以思维推理之中的无,也同样是元,所以也是二元论,和笛卡尔的二元论相似但不同,妙不是绝对的真无,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变为有。有无可以相生。所以老子之道,是唯物论,非唯心论,又非非唯心论。如果承认老子之道的发展观,它的道,必然会被新的道所代替,或者归结于道本无道的全般否定,老子是唯道论,非无道论,又非非无道论。老子要承认事物的变化,必须存在虚无,所以老子最后落笔,是无可奈何,唯心地承认虚无。这是和巴门尼德之大不相同。老子之道,因此,无法摆脱唯心论的阴影。这也许是不能称为唯物只能归属客观唯心主义的原因。这是运用演绎,和证明的方法,去认识世界带来的必然。演绎和证明的认识方法,在西方哲学中,在牛顿之前几乎统治了西方哲学世界。用机械唯物观的纯唯物论,去认识事物,当然产生了疑惑。所以在认识方法上必须考虑到理性的提高和辩证的协调。这才是真正的理性认识。这就是老子认识论中的特殊。正因于此,大哲学家海德格尔,体会到在老子哲学中才真正认识了理性,说“在老子的道那里,我们才第一次能够思索什么是理性,”。  
        彻论的贡献,在于提供了客观分析的理性指标,由定性转变为定量,使一切变换为数学描述的可能,使老子这支龙,脱离渊谷,飞跃于天。其峰点是出现了人类最早的具有现代先进意义的理性的分析方法,老子本能地发挥了人脑思维的分析功能,把一切事物,进行分解,分解成简单的事实,或简单的成分,不断分解,成为最终因素。不见原始,决不罢休。然后进行重建。老子把复杂的万物世界,不断可分,由于彻使物质简化为最简的有和无的元素成分,老子称只有空和有的区别的粒子,叫做元,构成万物的元素,任何物体,都要不断分解,直至,都成为无法看到,无法捉摸的妙子,以无相的妙,作为天地的真正本元,然后进行重建,道德经,就是这种重建的产物。在道德经,认为有和无,同出而异名,同谓之元,元之又元,众妙之门。这种方法用道教的术语,来描写,叫做返本归元。众妙之门,是认识世界的无上法门。不仅应用于天地和物质的生成,也应用于社会的起源,和生命的开始。由于语言的隔阂,成为东方的神密。实质上,用西方的语言来说,就是牛顿的哲学思维准则,叫做理性的分析。成为西方的科学发现和科学实验的思想基础,也是哲学思维的基本准则。在德国,著名新康德主义哲学家,1874年出生的恩斯特?卡西尔,在启蒙哲学一书中,认为理性方法,是引导我们去发现真理,建立真理和确定真理的理智力量。它认为18世纪的哲学走上了全新的方向,为解决哲学的方法这一关键问题,人们求助于牛顿的“哲学思维准则”。而不是受教于笛卡儿的〈方法论〉。所谓启蒙思想,就是抛弃了17世纪形而上学的抽象演绎的方法,而代之以分析还原和理智重建的方法。这种思想工具,18世纪被应用于心理学,认识论,历史,宗教批判,法和国家以及美学领域,都取得成就。最重要的是这种理性认识,推动了西方科学的蓬勃发展和促进了自由世界的资本义的工业化社会的形成和存在,发挥了强大的力量,使西方科学在短期内突飞猛进,远远超越东方。可是,这种先进的理性思想方法,在二千七百年前已被中国的老子所总结,尊崇为众妙之门。值得深思,也许是值得批判,老子之道,在过去,好像只限局于缔造人类的理性伦理,铸造了中国传统的道德模式。并应用于追求健康长寿的养生之道。对于中国广泛科学发展,并未发挥强大力量。
        老子的认识方法,并不停滞在理性分析,还在于在理性分析的基础上的辩证法,提出了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声音相和,说明事物对立和统一关系。认为美无丑则不美,善无恶,则不善。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事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如柔弱可以胜刚强。在事物的发展观念上,把理性分析和辩证分析,(也包括演译)相互有机结合是老子认识方法的基础。进一步提出了人类行为和思想的二大原则,叫做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什么叫无为,就是反对做强调唯心主观的,违反自然客观规律的事。不做唯我放纵无制,唯我自私的行为。为无不是什么都不做,什么都不想。是提倡以道德规范为纲,以理性,辩证为法,以建立平等无争的世界,以民利为首要而尊道崇德的社会为目的。无为就是不妄想,不妄自主观尊大,不妄为。不妄得。不做无目的无纲领的盲目无道的妄行。
        什么叫不言之教。不言之教,不少人解读为以身作则,身教重于言教。这是狭义的解译,应该有广义的认识。就是反对偏听偏信文字语言;盲目尊从圣旨教条;迷信神灵圣喻;保守陈规惯律;或指纸上谈兵,不讲实际。叫人认真观测研究自然现象,在实践中验证和取得经验,在实验中获得证明,和发明创造。是实证主义和务实精神。中国人认为自然现象即是文章和理论,天书是最高级的书 。 老子学说,对中国思想影响很深,如孔子认为,“天何言哉 ”天不会讲话,却使人看到四时的运行。孟子更是真话直说,“尽信书,则不如无书”。都是尊重实际,认为真正的知识,来自实测,实做。 所以对中国人来说,实践出真知,实践是真理的证明,也是现代人的常见口头语。所以老子既重道的理论,更重自然的真实,道不能超越自然的真实,只能符合自然的真实,叫做道法自然。道本无道,所谓道,仅是对有普遍意念的思想起名而已。强调务真,务实,务用的精神原则。不提倡主观的不结合实际,违反自然事实的,毫无价值的思辩。认为主观自见则不明,自是则不彰。又说大辩若讷,反对徙费心机,盘弄是非,成为诡辩或语言游戏。所以老子创立了中国哲学的传统体系的精神,是以道法自然为为基础,以上善行德为纲,以理性分析,结合辩证演译为方法,处无为之事为目的,行不言之教为原则。综合成一个完整的互补的中华思想体系。这就是老子道德经的精髓。这种体系精神,使中国以儒,释,道三教为主体的文化派别,能够互相尊重,互相学习,互相纠错,求同存异。互补兼容,合成了中国特色文化。荷裔美籍历史学家房龙1884—1992它在亚州与世界的文章中曾说:巴比仑的科学和艺术一起向外传播,非州和埃及人很快就掌握了它们。欧州的希腊人则把它们发展到更高水平,他们得出解决几何问题和方程式的方法,促进了文明的进步。至此,真正意义上的“欧洲科学”才正式诞生,但“欧洲科学”始终有一个繁荣昌盛了2000年的亚洲祖先。这是世界公认的亚洲人的贡献,中国是亚洲的一个古老大国,老子和孔子的思想主导了中国人为创造这二千年的历史做出自己的努力。本文仅是对世界哲学的大海中的老子哲学,作了点滴的反思,至于老子哲学,是否能够继续在中国持久地延续和发展,对世界是否有更重大促进,对开创新的历史,有何意义,问大千世界,谁主沉浮?诚然要等待未来的见证。按照道德经的启示,未来发展的终极,是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社会将走向绝圣弃智;绝仁弃义;绝巧弃利;绝学无忧。的境界。孔夫子发展其说,提出大同社会的奋斗目标。
        在当前的世界形势下,资本主义社会已进入最高阶段,老子第三十章说:物壮则老,是谓不道,不道则已。因此,已初步产生了后现代主义思想潮。资本主义社会,将盛世转衰,后现代时期已宣告将于降临。美国汤因比认为后现代主义暗示这个时代是以战争,社会动荡,和革命为特征,以理性主义和启蒙运动的社会思想的崩塌为标志的“麻烦的时代”。○( 燕宏远,韩民青,《当代英美哲学概论》社会科学文化出版社,2002,12。第1024页。)这个麻烦的时代使人们认为是现代资本主义衰落的标志,是“现代资本主义已经基本完结”。后现代到来的前夕,不仅是一个麻烦的时期,还是一个残酷的过程,相应的还有发生史所未有气候异常,地震,传染病流行,等灾难;人类社会核战争的威胁加剧,暴力行为的全球化,经济危机的泛滥,由于帝国主义国家,对未落命运的顽抗,各种类型的战争,时时有发生的可能。对于中国人来说,后现代世界,并非悲观,但更不可以高兴太早,由于所谓“自由世界”的忌妒,对中国倔起的憎恨,必企图尽一切可能的颠覆,但中国人相信老子所说的“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是一个否极泰来的时代,是孔子打着“明德行道,亲民革新,止于至善的世界大同”的大旗,生前无缘难逢的时机。是在中华神州大地,将出现新一轮兴盛历史阶段的开始。尽管这个麻烦的时代,带来了众多的国内国外麻烦,中国人有信心克服种种困难,打着鞭炮送旧岁,扫除冰雪迎春天。
您有问题可以给我们留言,我们会第一时间回复您提出的问题.
 
联系人:
联系电话:
QQ:
Email:
内 容:
>> 更多相关信息:
在百度中搜索疯狂的“老子养生”详解老子哲学和西方哲学 在好搜搜索疯狂的“老子养生”详解老子哲学和西方哲学
在必应搜索疯狂的“老子养生”详解老子哲学和西方哲学在搜狗搜索疯狂的“老子养生”详解老子哲学和西方哲学
>> 关于企业公告的相关资讯
推荐编辑